close

演講一開始,主講人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在你的原生家庭裡,被愛的條件是什麼?」演講的主題是女性如何突破職場上的性別限制,這個問題的假設是: 每個人從小都在原生家庭裡不斷學習怎麼樣才能得到父母關愛肯定,長大後會帶著在家裡學習到的規則進入職場,不自覺的重覆同樣的行為以尋求肯定。所以一個從小在家裡被不斷叮囑著「要照顧家人」的女生,進入職場後往往也預設自己是照顧者,要照顧同事的需求; 一個從小在家裡被不斷要求「要順從」的女生,進入職場後也習於聽從指揮而不會勇於改革創新…

這次回台灣,我學習到了一個原生家庭裡被愛的條件,這個條件過去三十年來應該一直都存在,只是到了現在這個時間點,終於被明明白白的陳述出來。「性別」就是家裡被愛的重要條件,生為兒子就自動獲得愛與肯定,生為女兒就是原罪,女兒只有在生了兒子後透過兒子帶著的某個父姓(不管是兒子父親的父姓,或是兒子母親的父姓…父系社會裡真的沒有「母姓」這回事啊~ 沒有任何姓是真正源自女性的,只有傳自誰的父親之別),才能在那個父姓家族裡得到某種程度的救贖,獲得愛與肯定。這個被愛的條件並不因為我沒有兄弟而改變,相反的,因為我沒有兄弟,這個被愛的條件三十年來都是抽象到無法挑戰: 一個從未存在過的兄弟,我要如何向父系價值觀證明,我和他同樣值得被愛?

當時很傷心。很傷心原來自己是這麼不值得被愛,也很傷心自己一直沒看清楚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回到洛杉磯後有了時空上的距離,比較可以逃避討論這個話題,但是還是悶悶不樂。直到這個禮拜看 NY MedDr. Oz 說他直到現在都還在想自己的醫術能不能得到父親(也是醫生)的肯定。Dr. Oz 耶! 在一般人眼中已經是成就很高的權威醫生,又因主持節目而有廣大的公眾效應,任誰看都是一個自信滿滿、家人肯定以他為傲的角色啊~ 但是對他就和對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尋求原生家庭的肯定,就是一輩子的渴求。

演講的最後,主講人給聽眾最後的鼓勵:「把妳自己想成為的模樣寫下來,時時刻刻在心裡唸給自己聽。」她的立場是原生家庭裡被愛的條件不見得是妳自己想成為的模樣、想追求的典型,唯有練習不再聽從這樣的潛規則,為自己建立新的規則,才有突破現狀的可能。

「我對你的愛不因為你的性別而有任何不同,我不因為你的性別而對你有不同期待。」我希望芒果和奇異果長大後回想原生家庭裡被愛的條件,沒有性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iv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