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黎二日情 (Deux Jours a Paris)

或許是為了配合電影裡的情境: 剛從威尼斯旅行回到巴黎的家,又和男朋友屢有小爭端,茱莉蝶菲看來比「愛在日落巴黎時」更老更憔悴了,但是在「巴黎二日情」裡,她和男主角的談話更坦白更具有衝突性,而相對於「愛」片把鏡頭焦點完全放在男女主角上,「巴」片把男女主角放進有親人朋友寵物仇人陌生人的情境裡,觀察這兩人的互動及週遭環境對他們互動的影響。

除了一般男女朋友會面臨的小尷尬場景外 (對方爸媽表達善意的特殊方式,路上偶遇前男/女友,男/女友為了小事和陌生人爭執…),「巴黎二日情」還很巧妙地刻劃了兩人間的文化差異,奧莉薇個人覺得片子裡的米國籍男朋友很傳神地代表了米國人常有的「多心」(雖然安東尼堅持那個角色是個神經質的特例,但我覺得他是當局者迷啊!),例如到國外動不動就覺得空氣不新鮮、房屋設備太陳舊、聲稱是因為吃到不乾淨的東西而肚子痛(因為到處都不比米國衛生乾淨整潔新穎),不太能忍受看到不常見的食材(如兔寶寶)或是動物的全屍(如小乳豬),總覺得別人可能會隨時掏槍殺人或是恐怖份子會瞄準當地發動攻擊…… 諸如此類的小地方讓全場觀眾笑聲不斷,奧莉薇肯定又是笑得最大聲的一枚 :-)

和電影不相干: 茱莉蝶菲的英文好好聽呀~ 沒有一般法國人講英文時略顯重的濁音,但卻完全保留了法文那種軟軟柔柔的腔調,由她唸起口白,簡直是「說的比唱得好聽」囉~

和電影不相干? 這次安東尼找到一間離家「不遠」(20 英哩…) 的獨立製片戲院,裝潢非常「古典」(就是不太新穎啦~),和我們同場看電影的觀眾層,平均年齡應該超過 50 歲吧~ 放眼望去皆是老先生老太太… 奧莉薇:「難道年輕人不看電影嗎?」安東尼:「嗯…是年輕人不看這種電影」…哇~ 如果連這種類型的電影都無法吸引青年影迷的話,感覺這裡的獨立製片面臨更嚴竣的冬天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iv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