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仇恨週已經進行了六天…在這六天裡,群眾的情緒激動得到了最高峰。大家對歐亞國的仇恨沸騰到了發狂的程度,要是在那最後一天要公開絞死的二千名歐亞國戰俘落入群眾之手的話,他們毫無疑問地會被撕成粉碎。」

這是一定要上市的新品,非上不可,我說要上你們就給我去想辦法
這個產品哪,它會有效增加我們的業績,它不需要太多投資,它的產品特性超越任何市面上現有產品,消費者對這種產品的需求非常大卻從未得到滿足。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宣布,大洋國並沒有在同歐亞國作戰。大洋國是在同東亞國作戰。歐亞國是個盟國。

為什麼要上市? 不准上市,我說不能上就不能上
這個產品好在哪裡? 它能帶來多少業績? 它要多花多少投資? 它的產品特性有好到能與領導品牌抗衡嗎? 消費者真的需要這種產品嗎?


「當然,沒有人承認發生過什麼變化。只不過極其突然地,一下子到處都讓人知道了: 敵人是東亞國,不是歐亞國… 溫斯頓後來回顧起來感到印象深刻的是,那個講話的人居然是在一句話講到一半時轉換(仇恨的)對象的,不僅沒有停頓一下,甚至連句子結構都沒有打亂。

當然不會有人明白指出兩次訓示中邏輯的互相矛盾。原來人是可以這麼爽快地推翻自己的論述,豪爽到好似完全忘了自己曾經堅持過的理由,就這麼理直氣壯地用新道理新邏輯說明新指示,還用責備裡帶著天真的眼神瞧著妳,嘆氣妳怎麼腦筋轉不過來呀?

「大洋國在同東亞國作戰: 大洋國一向是在同東亞國作戰。五年來的政治文籍現在有一大部份完全要作廢了。各種各樣的報告、記錄、報紙、書籍、小冊子、電影、錄音帶、照片--這一切都得以閃電速度加以改正。雖然沒有發出明確指示,不過大家都知道,紀錄司的首長要在一個星期之內做到任何地方都沒有留下曾經提到與歐亞國打過仗,同東亞國結過盟的材料。

我不同意上市,我從來就沒同意過要上市,是誰同意要上市的?
上一次的指令已經從人間蒸發,妳要作的是,消滅一切與最新指令抵觸的蛛絲馬跡。

第一次驚覺,妳的工作與溫斯頓的工作沒啥不同,妳在的環境又和「真理部」有多大差別呢?
如果會覺得真理部的行為錯亂的話,那也只是因為沒認清楚在<一九八四>的烏托邦裡,戰爭的目的從不是為了跟誰爭取正義、爭國之存亡,而僅僅「是盡量用完機器(製造)的產品而不提高一般的生活水平」,敵人是歐亞國還是東亞國,沒有差別。
如果會覺得妳在的環境指令混亂的話,那也只是因為沒認清楚在二○○六的現實生活裡,妳們工作從不是為了促進哪一種消費者利益,甚至也不見得是促進妳這個環境的利潤,而僅僅是讓每一個高階經理人都顯得異常忙碌又績效卓越,任何產品上不上市,沒有差別。


註: 引號內文章來源為「一九八四」中文版 (志文出版社,喬治。歐威爾原著,董樂山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iv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